講好文明進程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
故事是人類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。以往敘事原則常常建立在“普遍性—對立性”觀念之上,以區分“我們”與“他們”;如今講述人類命運共同體,尤需非對抗性的故事模式,即人類既是“我們”也是“他們”。商務印書館2017年5月出版的《兩界書》,堅持民族立場、世界視野與人類胸懷,創新性地講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故事。
設置不同族群關注的
共同話題
要回答人類社會進程中的諸多問題,絕非易事。該書借6位先賢先知之口,對人類不同文化思想體系進行綜合觀照,“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”,滲透出濃濃的人文情懷。
“開天辟地”和“人類起源”是用幻想、虛構的形式對自然、宇宙所作的描述和解釋。在世界神話體系中,雖然對于世界初始與人類誕生,不同文明有著不同的看法,然則觀照和比較起來,又都有著某種相似之處。該書挖掘原始觀念中相似的世界觀,努力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初的意識,并嘗試搭建起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平臺,設置了不同族群均關注的共同話題或相同語境,從而呈現出不同文明間的可溝通性及平等對話的可能性。
縱觀歷史,盡管人類講故事的形式不斷改進,但歷代經過反復檢驗和值得信賴的模式都會涉及闡釋個人、個人與群體、個人與他人、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關系;建立較高的社群認同度,處理如何結盟、確立原則及共同的規則,如何贏得他人支持等內容。也即解決人類歷史上“我們”的群體、“他們”的群體從何而來;如何從親屬群體結集成大型非親屬群體(譬如政治群體);怎樣解決“集體行動問題”,進而建立相互依賴的群體。對人類命運的思考是人類歷史的重要課題。不同族群對生命長短、族群分化、教義形成、異族紛爭、習俗流變、人性教化、往時來世等,均有相通的關切。該書作者將這些內容既作為敘事的情節,又作為敘事的框架,借助故事的形式展現人類共同的情感追求及精神發展的過程。這一方式更易接近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,促進他們相互理解、溝通心靈。
表達對人類整體命運的
終極關懷
全書用神話、魔幻等手法,展示人類在面臨無法抗拒的災難時可以做出怎樣的抉擇,模擬現實中不可能面臨的絕境,讓人們從中感悟生命真諦。這里既描述了人類共同的命運,又反映了不同族群或對命運的妥協,或不屈服于命運的抗爭。宏大的敘事角度容易使人發現,世界作為整體,各地皆有聯系;同時也讓人類對自然、宇宙產生敬畏之心,進而建立內省式精神生活。
敘事作品中傳達的思想,代表作者所創造的虛構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的聯系。虛構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既可能是再現性的,也可能僅僅是警醒我們去關注現實中的某一方面。因此,作者講述的是一個人類文化記憶的故事,促使他講故事的動因不是對人類歷史的再現,而是再創造性的構思,重新創作的元素來自于不同文明的歷史傳統和人類共同價值,旨在增強感化人心的力量。全書吸納了不同宗教神話、歷史傳奇和虛構性民間傳說等敘事形式,在敘事的再現性、例釋性及審美性等諸層面,試圖達至一種流動而不失統一的平衡。作者依托雋語性的修辭形式表露對“至美”的追求,憑借不同思想中的倫理對話,傳遞對“向善”的頌揚,進而表達對人類整體命運的終極關懷。
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
價值旨趣
《兩界書》具有三方面的價值。首先,用一種特殊手法演繹了人類文明發展脈絡。通過文學敘事的形式,將不同文明的基本元素重新組合編碼,構思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族群均可感知的經驗及歷史。盡管書中描述的是再創造性的歷史,但同樣也是“真實”的人類歷史。人類發展進程中不乏因利益爭奪而觸發對峙,因權力欲望而滋生沖突,因人性矛盾而遭遇困境。伴隨著大量的戰爭及流血事件,不同文明之間、不同宗教之間和平與包容尤顯珍貴。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是民族文化的表征,不同文明在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上存在差異,而這種差異正是導致文化沖突的深層次原因。人類文明發展至今,漠視、消極對待文化差異都是不現實的。作者倡導人類必須秉持積極的態度、開放的思維,促進溝通互鑒,堅持和而不同、求同存異的處世方法。
其次,嘗試探究哲學本體論問題。本體論是關于世界本原,關于存在本質的學說。從古希臘開始,諸多哲學家對此進行了艱難求索。中國古代哲人也對天地萬物產生、存在、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不斷思索。書中對于本體論的探究,重心從對外部世界的詰問,轉移到人的自我理解、自我反思及主體如何闡釋和把握客體方面。凡人問道為該敘事作品增添了人生哲理的意味,解答了人類應遵循的行為模式:“敬天帝”“孝父母”“善他人”“守自己”“談得失”“行道義”。六個基本要義系統化地突顯了中國精神的核心內涵。
最后,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旨趣。如果不能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戰略走向,認清中央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和外交決策部署,我們就無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影響。許多國家和地區之間在歷史交往中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問題,猶如書中所描述的異族紛爭、教派之爭、權力內訌等。人類歷史發展到全球化時代,全球性問題層出不窮,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依賴卻日益加深。人類社會已成為“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”、命運相連的共同體,人類原先堅守的“以鄰為壑”“零和博弈”的認識論和思維方式,已不能解決全球性的危機。該書不僅意欲構建關于人性思辨的話語體系,還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表述。
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皆流變,無物常駐。然而,對和平、發展、公平、正義的追求,卻是人類前行路上永恒的命題?!秲山鐣窇{其內在的思想品性及價值吸引,在講好人類文明進程中的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故事方面,必將發揮作用。
(作者單位: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、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