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 id="cz92w"><object id="cz92w"></object></s>
    <legend id="cz92w"><pre id="cz92w"></pre></legend>
    <em id="cz92w"></em>
    <rp id="cz92w"><object id="cz92w"></object></rp>
    深思網首頁 > 文化創新發展2020 > 

    堅定文化自信重在摸清“家底” 梳理本土優秀文化

    2018-11-09 18:51 來源:深思網
    說到“文化”,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各種各樣的文化產業、文化活動。對學者來說,關注和研究的往往是文化的精神內核,比如一座城市它的價值取向,精神狀態,胸襟氣度。普通市民會把一些群眾性的活動當成文化。

    說到“文化”,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各種各樣的文化產業、文化活動。對學者來說,關注和研究的往往是文化的精神內核,比如一座城市它的價值取向,精神狀態,胸襟氣度。普通市民會把一些群眾性的活動當成文化。那么,文化到底是什么呢?

    《克拉瑪依日報》總編輯唐躍培在一篇文章中對文化內涵的詮釋是這樣的:一個國家,一座城市,文化由三個層面構成:第一個層面是文化內核,第二個層面是文化事業,第三個層面是文化產業。在這三個層面中,文化內核是根本性的東西,是本質意義上的文化;文化事業、文化產業只是文化內核的承載者、生產者、發揚者、傳播者?!?/p>

    媒體與城市文化發展相伴共生。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,筆者在做節目的時候,報道最多就是本土,本區域的文化建設成果,比如讀書月活動、戲曲大舞臺,音樂節、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等等。但這些都是從記者的角度出發,也就是說,是用偏向個人化的視角來審讀我們生活的城市文化。新聞做多了,也常常會把城市文化建設看成是政府和專業職能部門的事,忽視市民的參與程度。但實際上,城市文化內涵的一個表現,在于人民群眾對它的參與、接受和認可程度。

   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,“堅定文化自信,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”,對此,各級文化系統倍感振奮,表示將進一步釋放文化體制改革活力,再創文化產業新輝煌。筆者認為,每個城市都有它本土的特色文化,摸清“家底”,梳理本土優秀傳統文化,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。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,有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,形成了深圳本土的特色文化,其中,龍崗區就是一個客家人聚集區,茂盛世居,鶴湖新居,大田世居等客家圍屋,濃厚的客家文化底蘊潤澤后人??图胰讼矚g舞龍、舞麒麟,做大盆菜,唱龍崗皆歌,老少傳承,源遠流長。新老客家人,被共同的文化的根纏繞在一起,相濡以沫。而在當今,如何讓本土文化在新形勢下激發活力,如何依托本土資源,打造一整套文化產業鏈,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,是值得思考的。舉個例子,龍崗有一個大圍屋藝術團,是政府和民間藝術聯姻的一個嘗試。作為一項文化精品工程,它推出了許多原創的舞劇,經常到國內一些城市交流演出,并面向全國招募舞蹈演員,從編劇、編導、作曲、燈光、舞美到服裝等都是由國內一流藝術家組成的創作班子。但在培養本地苗子,充分發掘利用本地資源,以及把這一文化藝術深入群眾基層“末梢”方面卻還做得不夠。它還不是本地群眾文化藝術,沒有真正走入廣大市民群眾的生活。這種文化,對群眾來說,只能是“鏡里觀花”。因此,如何讓文化是“人化”,同時又要“化人”,讓一個城市的文化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和魅力,讓群眾真正受益,這恐怕才是一個城市真正走到美好城市、幸福城市以及世界城市這樣一個層面終極的理想。

    如何深挖本土文化資源,形成文化產業鏈呢?以龍崗客家圍屋為例,這些圍屋分布在各個街道,每座圍屋家族都有不同特色的家風,比如廉、德、勤、儉,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和旅游文化資源,但是這些資源都非常分散,沒有形成管理科學和規劃;這就需要政府要和民間力量一起推動,突出特色,形成文化品牌效應。同樣,客家麒麟舞也是如此,許多街道和社區都有麒麟舞非遺,有的還創建了非遺文化傳播基地。但舞麒麟只在群眾文體活動中短暫亮相,技藝傳承還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,缺乏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。而最終要將它們打造成基層特色文藝精品和基層特色文化品牌,一是要梳理,二是規劃,三是要加強人才培養,讓精品文化項目更好地實施落地。讓它們來自群眾,依托群眾,真正服務群眾。

    編輯: 戰旗